FOREST-森林

森林杂志是一本属于青少年的杂志,用来刊载青少年的文章,发表青少年对社会的看法。登载青少年创意作品,艺术作品与宣传科普知识。立志与堕落浮华之风争少年心,告诉大家世界其实比想象中丰富多彩,青年有着社会责任。希望做一本有社会良知与理性,优秀的人文杂志

(入选文章)雾霾自古以来就是北京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轩辕鹤





雾霾自古以来就是北京地区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北京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所有权。众所周知,北京古称“燕京”,先秦时期以北京为中心建立的诸侯国称为“燕国”,而“燕”字在古汉语中通“烟”。从地域名称便可以看出北京地区烟雾缭绕的环境特征由来已久。

到了汉代,北京地区作为抗击匈奴的边防重镇,涌现了不少慷慨悲歌的英雄故事。著名的飞将军李广,射石搏虎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李广在驻守右北平时,外出打猎,误把一块石头当成了老虎,于是“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一箭牢牢射进了石头里,充分展现了飞将军超凡的胆识和力道,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右北平郡一带的空气能见度有限,否则眼疾手快的李广将军怎么会把石头看成老虎呢。如今北京的部分地区在汉代正属于右北平郡的辖境。



三国时期,刘备和张飞的故乡正是北京附近的涿州,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就发生在涿州。在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刘欢演唱的那首桃园结义的歌曲《这一拜》,清楚地描绘了当时的场面:



“长矛在手~吼嘿!刀剑生辉~吼嘿!看我弟兄~吼嘿!迎着风烟大步来”



由此我们不得不由衷钦佩老一代艺术家追求细节,精益求精的创作理念,在精炼的歌词中没有忘记为我们展现北京的地域特征。



话说著名的“燕人”张翼德,生的豹头环眼,一生以勇猛和忠义著称,人称猛张飞,近乎于有勇无谋的代名词,但却在当阳桥据水断桥,以二十余骑吓退曹操追兵,闪烁出了智慧的火光。一向粗线条的张飞为何突然能够想到让属下二十余骑在树林里制造雾霾迷惑敌军的妙计呢,显然灵感来源于他自小生长在北京周边,是个土生土长的“燕”人。而一向足智多谋的曹操为何又会中计呢,想必是曹操在统一河北,远征乌桓的过程中,亲历了北京周边烟雾笼罩,能见度低,对于行军打仗造成的困扰,因此看到了当阳桥后的人工雾霾也心有余悸。可见,雾霾不仅仅是北京历史沿革的一部分,而且对整个中国的历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大唐是中华文明最灿烂辉煌的时代,无数杰出的大诗人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描绘大好河山的经典诗句。但是很遗憾,由于北京地区雾霾严重,文人雅士很少到北京旅游观光,因此唐诗中描绘北京地理风貌的少之又少。李白曾经凤凰台上凤凰游,故人西辞黄鹤楼;杜甫瞻仰过锦官城外柏森森,昔闻洞庭水,今登岳阳楼;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杜牧夜泊秦淮近酒家。但很遗憾他们都没有来过北京。为数不多来过北京的大诗人,是陈子昂,他在北京写下了著名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应该是唐诗中描绘北京的为数不多的经典作品,从诗中的意境不难体会,诗人陈子昂站在北京黄金台上,看着四面天昏地暗,烟云笼罩,是何等的茫然若失。



唐朝虽然强盛,却无法改变北京的空气质量,到了唐后的五代时期,北京地区的雾霾现象更加严重。深处战乱之苦的五代政权再也无力治理雾霾,因此,后晋的皇帝石敬瑭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请外国人来治理。于是他把北京及周边烟雾笼罩污染严重的16个市级行政区,合称“烟云十六州“,一并割让给了当时由契丹人建立的辽国。



北宋建立初期,宋太宗赵光义为了收复“烟云十六州”,亲自领兵北伐辽国,一路高歌猛进,打到了北京城外的高粱河时却意外被辽军逆转,太宗狼狈逃回“仅以身免”。为何原本对北宋有利的战局到了北京城下突然急转直下呢,也许有诸多因素造成,但宋军对北京周边严重的雾霾天气准备不足一定是原因之一。从此往后,北京脱离了中原汉人政权的管辖近500年,直到明太祖朱元璋推翻蒙元,才得以光复(中间宋徽宗曾经短暂光复了2年,就忽略不计了)。也许这一切都是雾霾惹的祸!!!



直至近代,北京的雾霾现象依然严重,著名的作家林语堂创作的小说取名《京华烟云》就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雾霾自古以来就是北京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北京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所有权,雾霾现象的日趋严重,是历史衍化的大势所趋,绝不是管理者们不够英明,发展理念不够科学,治理的方式不够有效!!!对于雾霾,我们应当本着搁置偏见共同开发的理念,君子以自强不吸,君子以厚德载雾。











本文纯属扯淡,如有雷同,百年好合!!!!
评论

© FOREST-森林 | Powered by LOFTER